四季养生知识之秋季养生

1021浏览量 2023-12-12 发布时间:2023-12-12 15:30:25


四季养生知识之秋季养生

从秋天开始到冬天开始的这段时间叫做秋天。《苏文·斯·漆雕申大论》说:“秋三月,此荣平,天急,气爽,早睡早起,鸡皆欢。要使心境平和,减缓秋的惩罚,克制空气,使秋平静,使肺清,这个秋就应该是养和收之道。逆之,则伤肺;反了,冬天就放心了,没几个人封。”

秋天常指农历七月、八月、九三月。这个季节表现为天地之气。特点是跌多涨少,辐合太多,天气下降,大气内敛,外观明朗。所谓秋高气爽,指的就是这种天气。秋属金,属人体肺经。肺娇嫩,非常怕干燥。所以秋季养肺阴很有必要。秋天,人要从夏天的发散状态转变为收敛状态。他们应该早睡早起,与鸡并驾齐驱,使肾脏平静稳定,以缓解秋天的寒意。让心灵的精神收敛起来,藏起来,让秋的精神得以安宁。

1.3.1秋季人体和气候特征
秋天分为六个节气:立秋、初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初霜。这是初秋凉爽季节的开始。有一句古老的谚语,“立秋之日,凉风习习。”从这一天开始,气温从最热逐渐下降,总的趋势是天气变凉。立秋气温下降,会降低人体呼吸道黏膜的阻力,增加细支气管的阻力,减少黏膜纤毛的运动,增加感冒、支气管炎、哮喘的发病率。四季中秋对应五脏中的肺,肺气虚降低了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力,容易产生悲秋情绪;秋季空气干燥,容易出现燥、燥、邪伤津液的情况。人容易出现肺燥、鼻子干燥、头发皮肤干燥、便秘等干燥症。

酷暑预示着酷暑的结束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由热转冷。全国的天气变化差别很大。华南、西南、华西地区雷暴较为活跃,尤其是华西地区。然而,进入9月,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少雨期。根据自然规律,秋季阴气增多,阳气减少,人体对应的阳气也内收,导致人感觉懒洋洋的,很累,早上不爱起床,白天不爱动。这就是“秋乏”。同时容易出现口鼻干燥、咽干、嘴唇发烫等现象。但早晚温差大,人体无法适应,气温下降明显,昼夜温差加大。人往往不适应冷热的变化,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、肠胃炎、感冒等疾病,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。

进入白露节气后,冷空气分批南下,往往会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。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。一般昼夜温差10-15℃。虽然白天气温还是30℃,但晚上会降到20℃。白露前后,殷琦逐渐增大,晨露逐渐增厚,凝结成一层白色水滴,故称白露。秋天,人们往往吃得很多,因为他们要补充夏天的消耗,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。这样的饮食可能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,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。

秋季气温逐日下降,昼夜温差高于10℃,逐渐进入深秋季节。由于北方气温下降较早,初霜偶尔可见。此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凉爽的秋季,来自南方的冷空气与逐渐减弱的暖湿气流相遇,导致降水反复,气温下降。正如人们常说的“一场秋雨就是一场冷雨”,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。10: 00以后,秋风吹来,气温逐渐下降,寒意渐重,所以常常又冷又干。人们普遍感觉寒气在早晚袭击人,这也是胃病多发的季节。中医认为,胃肠道对冷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不注意保护,饮食生活不规律,就会导致胃肠道疾病。

寒露的到来,预示着气候由热转冷,万物随寒而生,逐渐萧瑟。这是冷热交替的季节。一股强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,气温下降8-10℃是常有的事。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,阴精开始潜伏在里面。由于气温迅速下降,此时感冒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节气寒露的时候,自然界的阴阳气开始变化,阳气减少。在此期间,人的汗液蒸发较快,阴气逐渐增长,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、皱纹增多、口干咽燥、干咳少痰,甚至脱发、便秘等症状。

初霜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,表现为外冷内热,气温渐冷。在这个时期,人的手脚容易受凉,后背容易受凉,这是气血循环不畅御寒造成的,但心里也感到燥热,这就是“秋高气爽”的结果。人体新陈代谢增强,热量消耗增加,胃液和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,食欲改善,食欲增加,脾胃功能过强,容易引起胃病。

1.3.2秋季养生原则
在1.3.2.1的秋天不要感冒。
中国自古流传着“春捂秋冻,不生病”的谚语,正符合秋季“薄衣御寒”的养生之道。但对“秋冻”要有正确的认识,不能生搬硬套。立秋之初,暑气未尽。虽然不时有凉风吹过,早晚温差大,白天依然异常炎热,但天气多变。即使在同一个地区,也会出现“一日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。所以不宜穿太多衣服,否则会影响身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,容易感冒。深秋,天气寒冷,体弱者和老年人晚上睡觉要关好门窗。入睡后,腹部要多盖衣服和被子,防止腹部受凉,诱发感冒和腹泻。

秋天养阴。
秋季养生以滋阴为主。在农历的七月、八月和九月,殷琦已经升起。秋风急,寻清明。人们应该早睡早起,让自己的心情舒适宁静,以缓解秋寒的影响。

从寒露季节开始,雨水减少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,燥入时节,燥最易伤肺胃。再加上此时气候干燥,容易造成身体器官干燥上火,所以养生的重点是滋阴防燥,润肺益胃。

秋季人体精气开始被封,吃补品容易吸收储存,有助于增强体质。所以,秋季是最好的进补季节。秋季要注意润燥,即养阴、养津液、润肺。要达到滋阴润肺的目的,就要采用平润之法。这期间可以吃鸭肉、乌骨鸡、鸡肉、牛肉、猪肺、大枣、莲子、蜂蜜、山药、桂圆、薏米。

1.3.2.3在秋天应该养肺。
秋天,对应的五脏六腑是肺,掌管全身之气,照顾呼吸,始于鼻。秋季,燥气为主气,燥为阳邪,最易耗津。每当燥邪从口鼻侵入肺部,消耗肺阴,导致肺燥,可表现为口干、唇裂、鼻塞、咽痛、阵发性干咳,甚至流鼻血或痰中带血等一系列呼吸道疾病。

秋季多吃白色食物,防止肺燥。对应肺五色的白色,提醒平日容易感冒的人,或者肺部、支气管经常不舒服,容易咳嗽的人。平时肠胃不好但容易发胖的人和肤色不好的人,应多吃白色食物,如白萝卜、白菜、菜花、银耳、甘蔗、杏仁、山药、茯苓、白芝麻、百合、白芍等。

可以深呼吸清肺,也可以经常做腹式呼吸:伸展双臂,尽量扩胸,然后用腹部呼吸。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增加肺活量。或者用缩唇呼吸法,快速吸一口气,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。目的是让空气在肺部停留的时间更长,让肺部的空气交换更充分。支气管炎患者可以经常做。

还可以做护肺按摩操:扣肺俞穴,每晚睡前坐在椅子上,双膝自然分开,双手放在大腿上,头部紧闭,全身放松,收腹。胸前吸气,双手握成空心拳,轻敲背部舒菲穴(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,左右两指宽)数十次。同时,手掌自下而上拍打背部两侧,约10分钟。此法可放松胸中之气,有健肺养肺之效。

1.3.3秋季饮食健康食谱
在秋季养生中,《苏文藏气法时轮》中说:“肺主秋……肺是提前收割的,所以你需要迫切地吃酸来收集它,但当你不用酸的时候,你需要发泄它”。可见,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清肺,秋季不宜散寒,所以尽量少吃葱、姜等刺激性食物,适当多吃酸味果蔬。

秋季要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。秋季肺金当令,肺金太旺,则肝损。所以《金匮要略》中又有“秋不食肺”之说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饮食宜养阴润肺。《吃一顿饭刚要》说,“秋燥,宜食麻以易濡,禁饮寒”。也有养生专家主张秋季吃生粥滋阴润燥。秋季可吃芝麻、枸杞、百合、糯米、大米、蜂蜜、枇杷、乳制品等软食,益胃生津。

秋季要注意饮食润肺。莲子、芡实、鱼鳔、蜂蜜等。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。冰糖银耳汤、雪梨膏、百合莲子汤、山药莲子汤、芡实山药汤也有滋阴润肺的功效。适当的润燥草药,如沙参、玉竹、山药、百合、生地、芦根等,也能促进呼吸道和胃肠道的腺体分泌,有效避免秋燥。必要时,这些药物(生地除外)也可以和鱼或鸭子一起煲汤食用。或者可以给老人或身体虚弱的患者炖一些西洋参,达到益气养阴的效果。